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历时五天,美国科学促进会2016年年会即将落幕。头一次跨越13小时时区,我因为这几天过于充实和兴奋,现在竟然还没有倒好时差,总是在凌晨时分醒来。长夜即将结束,天边刚刚泛起一点亮光,望着酒店窗外华盛顿特区的点点灯光和远处的方尖碑,一向不喜写个人博客的我,还是觉得应该为了这难忘的几天记录下点什么。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盈利科学组织,创立于1848年,下设21个专业分会,所涉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无数科学工作者心中的殿堂级期刊的《科学》(Science)的出版方,就是AAAS

AAAS旗下的新闻发布机构EurekAlert! 是科学记者们的好朋友,近几年,他们设立奖金(Fellowship),每年都邀请两位中国和印度记者参加AAAS年会。获得这一机会,我当然很高兴,但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这场会议与之前参加过的展会相比有太多的不同。

紧张的5天过去,我意识到,这场科学盛宴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值,会议期间幸运碰到的历史性的科学事件,也让这次AAAS年会之行注定难忘。

 

引力波!引力波! 

211日,年会开幕。而头一天,和我同行的果壳网编辑Ent就开始犯愁,明天年会开幕的时候,恰好LIGO要在华盛顿的全国记者俱乐部开宣布重大新闻的发布会,极有可能宣布人类探测到引力波,到底要不要去发布现场凑个热闹呢?没有邀请是否能进得去呢? 

第二天,我们不再纠结。在早会上,会议新闻发布方宣布,有想去看LIGO发布的媒体来登个记,一会有大巴统一送去。9点半,大巴出发,穿过华盛顿精致的街道,路过漂亮的博物馆建筑群,却一路堵车,短短几公里路程,居然半个多小时还没到。所有人都无心看风景,只担心错过了10点半的发布时刻。

虽然获得了入场券,当我们到达发布会门口时,里面早已经挤满了摄影机和各大新闻社的记者。一位工作人员让所有后来者向后转,进旁边房间坐下,里面放了两个电视。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在如此重要事件发生的隔壁看电视转播,这种心情,唯有微信表情笑哭可以表达。

LIGO主任走上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探测到了引力波!时,全场掌声雷动。我顾不上激动悄悄溜出去,想窜到隔壁房间,又被拦下。终于,直播结束,发布会现场开了个小门,我连忙进去,挤到第一排坐在地上。

提问还在继续,坐在台上的有LIGO主任Reitze,发言人Gonzalez,创始人之一MITWeiss,以及另一位创始人,大片《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堪称网红的Kip Thorne,索恩大神。

LIGO发布会现场,2016211 (崔筝/摄)

我有幸在发布会结束之前提了倒数第二个问题,然后和ent一起在发布屏幕的黑洞照片前合了个影,在现场举个自拍杆打算找索恩大神合影,最终觉得太丢人而放弃……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台上的科学家,他们脸上的幸福感深深的打动了我。记得之前的一次研讨会上,国内的科学大神,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曾经说过,科研的美妙在于,获得成果的幸福感外人无法体会,那种巨大的快乐甚至能够超越中彩票头奖五百万。

我坐在第一排的地上,看着台上四张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幸福的脸,那种超越了狂喜的平静,实在是太感人了。

 

我们爱科学 

在一个讲座上,一位科学教育者深深感叹美国科学教育的不足。因为没有统计数据,我也说不清楚美国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中国什么不同。我只知道的是,根据中国科协隔几年一次的普查,中国人民的科学素养每次都会有好几个百分点的提升。

第三天,AAAS开始家庭科学日活动,只需要提前注册,就可以免费参观部分展馆、参加部分讲座。于是从这天开始,严肃的会场不再只是着装正式的科学家的舞台。各种肤色的萌娃、背着大书包的学生开始涌入会场。有次我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路,差点被不知道从哪里滚动而来的一枚熊孩子绊倒。 

 

除了严肃的讨论,许多科学机构还给普通民众准备了不少科普活动,NASA设立了一个大屏幕滚动播出有讲解的太空纪录片,一个国际空间站研究机构在现场摆出了空间站液体循环的设备模型,供现场小朋友揉捏,日本的地震研究机构准备了可以折成地球、鼓励孩子们用贴纸标出几大板块和断裂带的折纸,美国癌症研究所则给关心癌症的人群提供了资料支持,以及癌症早筛等知识。 

AAAS年会上的家庭科学日 (图片来源:twitter

看着现场甚至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们,我也说不清楚,他们究竟能学到点什么。但心中暗暗决定,下次有机会再参加年会,一定把我家妞妞抱来和他们一起在地上滚。

另一点想说的,就是科学写作的昌明,会议期间,Kavli科学新闻奖颁布,并在华盛顿著名的那个养着熊猫的动物园举行了颁奖礼和招待会,AAAS所有的注册记者都接到了邀请,出发的场面盛大,来自全美各地,当然还有各个国家的科学记者和科学写作者,装满了好几辆大巴。 

从广播、电视到纸媒、网络,从专业期刊到童书,来自各国的科学写作者汇聚一堂,虽然还没有确切的官方统计,参加本次AAAS大会的注册媒体工作者可能已经超过了千人。有还在读硕士的新闻系学生,还有目测已经超过70岁的科学作家Gaby,在一场新闻发布会时,她高高地举起手提问,大会主席高兴地说,啊,Gaby你好,又见面了!虽然她的行动已经明显开始迟缓,但思维依然敏锐,在一场活动中,她关于制药工业的问题又准又很,一针见血。 

会议期间有很多写作者之间的社交机会,人手一杯饮料海阔天空的聊,我和Ent貌似都不是特别擅长,但还是鼓起勇气走出去,尽量展示了我泱泱大国之风。但事实上,社交比想象的简单,尤其是说明了是来自媒体,许多科学家和机构宣传负责人都会高兴的拿出名片或是资料,热情地介绍他们的研究。

可惜的是,偌大的会场,除了我和Ent两人之外,貌似只有一个科学院学报的记者姑娘和一个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来自中国。于是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Eurekalert!的资助奖金会针对中国。

社交恐惧发作的时候,我们几个经常聚在一起,在酒会的一角碰一下杯子,摆出我们也在social的样子。

NO

在会场中,时不时会看到一些亚洲面孔,遗憾的是,再仔细看他们的名牌,会发现,那并不是一个中国名字。我粗略的过了一遍议程手册的简介,发现来自中国研究的演讲者少之又少。在AAAS工作多年的Joy说,往年AAAS的年会中,也少见中国大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家的身影,当然重要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这场科学界的奥运会总是会挑在寒假,特别是春节期间开。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研究机构科学家也应该发挥一下春晚演员式的献身精神,过年加个班,在展示中国科学家风采、与世界同行交流之余说不定还可以领三倍工资。

再说现场的亚洲面孔,以我非常不精确的统计来看,来参加活动的科学家,当然以美国、欧洲,而亚洲科学家则以日本,也有一部分韩国科学家。此外,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学院等也有参与。这似乎也印证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科技论文从2003年占全球6%增长到2013年的18%,从数量上(占比和绝对数量)已经同美国并行发展。但高引论文两,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有所产出的比例依然落后。据《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2014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批准了近30万件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发明者(48%),接着是日本(18%)和欧盟(15%)。日本虽小,其科学研究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在许多活动现场,都能看到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等机构的传播官员在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卖力地向各国记者和其他机构推销他们的研究成果,韩国的基本科学研究院(IBS)还专门准备了早餐会,请媒体吃饭,目的就是让各国记者坐下来,听他们讲自己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负责传播的韩国美女细心包裹了小礼物,包装纸和作为礼物的U盘上面都印着机构的logo

在五天中,我唯一碰到的在会上演讲的来自中国的学者,是一位来自某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她的研究项目是与美国合作,研究空气污染给中国带来的健康损失,其意义可谓深远。我试图和她换名片,她收下之后腼腆地笑笑,就去准备发言了。 

第二天,一位美国同行忽然和我说到她,据说,当有一个记者找到她,想要多聊聊做个采访时,她说,No

话题:



0

推荐

崔筝

崔筝

5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